又是一年
Hi,这是一个初入大学就被迫匆匆忙忙开始网课学习,在慌慌张张追赶 DDL、恍恍惚惚安排新生活的状态中总算混到了圣诞节假期的留学大学新生——的 2020 年终总结,在这动荡、矛盾又尖锐的一年,我们分享同样的体验。这是我的 2020 总结,我会用一种我认为舒服的方式展开本文,也许这不是你所偏好的写作形式和手法,或是你对我的经历有不解甚至其他思考,欢迎你在评论区或是通过邮件向我反馈。当然,不是所有内容都会看、不是所有建议都会听,不过...人生很长,试试就试试。
总结是门学问(吧)
其实一直以来做总结对我来说都是及其困难的一件事,倒不是说我非常自信或是完美主义「患」者,只是每次尝试去做反思、重温的行为时总觉得找不到产生最大积极/消极意义的关键点。作为一个做点什么事都希望以「生产力」为导向的人,这样没有价值的总结久而久之我就失去了坚持产出的动力了。
总结习惯养成
不过规律性的总结总是有益处的,万幸 2018 和 2019 的年终总结还是逼着自己写了出来。随着写作进度的推进,回顾全年的经历和收获,想起成就便是给自己又一次的嘉奖,想起做过的蠢事就全当是再一次警醒自己。开头不易,过程还是很愉悦的。
不过回顾前两篇文章,2018 年的年终总结全文流水账,列个表说点抒情话完事,基本没有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2019 年增长了篇幅,但其实仍然缺乏思考的延展,比如没有包含 (其实也没有做) 所谓新年目标或是基于事实的补充想法等。
更有意义的总结
我想大概有这样两种有着鲜明区别的总结内容类别:
-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虽然我还没有写过正经的工作总结,但我有从各处 (如以下文章中提到的「实习」经历) 片面地了解过企业中员工被要求输出的总结形式与要求。其实「工作总结」更多地是要求写作者专注于最具有影响力、给公司带来最大积极意义的工作内容。把每一项做过的事、贡献过的内容条条梳理整理成表听起来是一件非常舒适而且正确的事,但就和做项目/产品一样,单个功能的增加总会带来对其他功能流量、价值的稀释,毕竟领导层没有人对你哪天改了多久 PPT 感兴趣,工作总结中应该专注于对集体的贡献而非对个人的影响。另外,一份好的「工作总结」不该处处充满惊喜、令人耳目一新,于上级审阅者而言这是对其了解员工、跟踪绩效等管理的失职的反馈,于个人而言也是影响力构建、高效率沟通的失败。前段时间接触到的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原则也应是工作总结中使用的内容构建逻辑,叙述将有效反馈、价值体现作为首要目标,所以篇幅也不应过长,精简至上。
而就个人总结而言,我认为内容应该面面俱到,从头回顾到尾,记录事实拓宽思考。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说给自己也说给别人总能激发出新的视角和体验。长度也不应受限,多彩多变的生活自然值得用长篇的文字去记录,平凡规律的经历当然也仅需简短地回顾。
2020 于我是一年特别的经历与变革,这就开始这在恍惚中寻求精进、在局限中突破边界的 2020 年之年终总结吧。
收获与变化
跳出框架与界限思考自己的思维惯性并作出改变不是一件易事,受到大学新生活、新冠疫情等影响,繁杂之事在 2020 一并袭来,在 2021 年伊始之际我还不能判断这些我费力招架的新事物给我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又推着我向内卷人再迈出一步,不过,试试就试试。
高中与毕业
终于结束了高中三年的国际部学习,通过英国 ALevel 考试申请到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数学专业。如果你有听到我在「已知未知」播客的经验分享,滑铁卢其实一直不是我计划能成功申上的学校 (不过可能是滑大本来申请难度也不大,只是我太失败了)。滑大之前有来过我的高中进行招生宣讲,虽然这个小学校世界综合排名只有 200 左右,但有着享誉北美的数学学院之名,理科系统下数学、精算、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世界专业排名很高,在升学指导、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中滑大也备受赞誉,加之其有着 CO-OP 教育工作机制并且滑大是该模式的开创院校,这大概就是我即使是被迫调剂到数学 (Honors Mathematics) 专业也决定去它的原因了。
另外有申请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布里斯托、格拉斯哥,澳洲的悉尼、墨尔本、澳国立,希望了解更多的话可以给我发邮件。嗯,嗯,嗯...
大学与网课
新冠疫情肆虐,2020 年出国留学的学生受政策改变影响的波及,大多没能去成国外,我不是例外。滑铁卢 2020 Fall 和 2021 Winter 都采用网上授课,我从 2020 年九月开始到 2021 年 4 月左右都在国内学习。网课本来对于学生自控力、时间安排的能力就是极大的挑战,加之大学课程的改变,每天除了学习之外其实本来有很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只怪个人太颓废每每到了中午才开始一天的安排...
之前其实有一篇「解构的 2020 网课与时差解决方案」的文章躺在草稿箱里很久了,最初是由于少数派催稿才勉强写到 1/3,假期太嗨一直没有推进写作。当然了,仔细一想好像也没有单独发一篇文章的必要,既然上文都立下了「长度不设限」的 Flag 了那就在这里直接附上吧。
刚开始网课时租了一个月 WeWork 移动工位,WeWork 环境还是蛮舒适的,不过所谓移动工位就是大厅摆几张桌子然后提供饮水和咖啡配套,¥1.2k/mo 的性价比实属太低 (不过咖啡是好喝的😅)。之后被同校也是高中同班同学的亲戚赞助了其公司的小办公房,同校 3 人每天 8 公里外勉强挤下继续网课。我的网课大部分是以录播形式进行,作业每周截止。于是每天需要兼顾多科的学习、作业的时间安排,不能算高效,不过我还是建立了一套令自己感到舒适的工作流的。每天的行动都围绕电脑,所以有用到这样一些软件去提升 (或者说保证) 生产力:
Todoist 待办清单
很早之前就有开始使用它来实现 GTD,大学开始后利用它更加频繁了。除了明确目标外,每一次完成任务增加 Karma 指数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已经是 Master 了,13787 分)。每周一二我会用它列出当周的 DDL 清单,最近上线的看板模式帮我实现了按学科分类的任务清单。
iCloud Calendar
有尝试过 Google Calendar,不过需要不间断的科学上网服务,很难随时随地无缝同步多端设备。很多时候由于一个直接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给用户体验带来极大的影响,Google Calendar 需要科学上网这一点实在闹心,即使是其有着许多的好评和推广我还是放弃了它。后来尝试了 macOS 中自带的日历软件 iCloud Calendar,安卓手机端利用 Sync for iCloud Calendar 能实现无需科学上网同步。并且手机端直接同步到系统日历,不会由于各种电池优化、系统调节问题杀后台导致接收不到提醒。一般我会在前一天或是当天开始执行安排之前划分好当日日程,尽可能合理分配每科的学习时间。
Spark Mail App
macOS 自带的邮件客户端也挺流畅的,不过 Spark 不仅有着舒适的界面和功能设计,最离不开它的一点就是它有对邮件进行智能分类、重要邮件可加 Pin、待办邮件可 Snooze。同样的道理,我又被这种巧妙设计的产品逻辑框住了。
Brave 浏览器
之前一直使用的 Microsoft Edge (Chromium) 最近可能由于扩展装太多或是其他优化问题出现明显的卡顿,开 Devtools 的时候也总是出白屏无响应的问题。于是尝试了一众浏览器后综合书签同步、插件支持和加载速度换到了主打隐私、采用 Chromium 内核的浏览器 Brave.
说到扩展,这样一些扩展是在日常网课中使用频率最多的:
- 1Password,参与了黑五一年家庭版试用活动。密码管理器虽然直观的看是将极度隐私的数据交于了第三方,不过它帮助我规避了「一码通用」带来的风险,我认为是可行的
- Hypothesis,网页高亮标记。被少数派文章安利,在线看教案、文档规划重点、批注内容方便快捷。
- Video Speed Control,默认播放器视频播放倍数调整。
Texpad、Typora
Texpad 可以快速加载、实时渲染编辑 LaTex 文件,省去了折腾。写数学作业和考试时会用到。Typora 是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一般轻文本都用它来书写,同时它也内置支持 LaTex,小作业一般用它来完成。
什么?为什么不用 Notion?Notion 的区块编辑不太对胃口,写作时不太能接受有明显的视觉干扰 (比如每次打到「/」键就弹出内容插入选项的这个设计非常不适,行内 LaTex 的排版也非常不舒服)。另外 Notion 的 Electron 客户端总是卡顿,试过 Craft 之后就会发现体验差距真的蛮大。希望之后 Notion 会改善。
博客与播客
2020 年的在本站发布的博客写作总共 12 篇,收获了大约 120 条站内评论。在年初的时候接触到了 Nuxt.js 于是实现了服务端渲染的博客重构,详情见以下这篇文章:
另外同步在知乎、少数派的博客内容在知乎累计收获了 73,587 次浏览,在少数派 Matrix 社区被精选了 2 次并收获了 39,854 次浏览。
年初从百度统计换到了 Google Analytics,这是 2020 年的数据,不多不少:
这一年除了自己写博客也开始订阅和查看一些高质量的博客源,大概有这样几个站点有着长期 RSS 订阅:
- Biran Lovin (brianlovin.com)
- 1byte (1byte.io)
- SpencerWoo (blog.spencerwoo.com)
- Guillermo Rauch (rauchg.com)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再一次使用新技术栈重构的博客也上线了。我习惯于从实践中学习新内容,所以这个博客大概就是我练手的最佳选择吧。这次的重构用了 React.js 来写,Next.js 作为服务端渲染、静态页面生成的框架,并且也尝试了国外前端圈吹捧的 Tailwind CSS 样式框架。就这几天的体验,Tailwind 其实类似的是一个 UI 脚手架而非组件 UI 框架。其带给我最直观的效率提升是我不需要再刻意分开样式文件和标记文件,在写网页框架时就能快速实现样式装配,并且具有响应式、夜间模式支持。同时 Tailwind 的配置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每一部分的设计都紧贴预定设计语言。Tailwind 也有着许多插件和社区驱动的更新,今后我会广泛的运用其在项目上。
今年的博客文章产出较去年减少了很多,很多很多,大概是少了 38 篇。回顾这低产出的一年,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在每次有了一点灵感准备开始创作时阻止了我的继续。写博客、出文章不是一件「低成本」的事,一方面是不想每次的内容都像写 Hello World 一样廉价,因此对质量的要求会导致时间等成本的直线上升;另一方面我认为我的博客站点没有很好地为我的内容创造提供舒适、简便、无干扰的环境和体验。截止文章发布,此站点的技术栈是这样的:内容管理后端是 WordPress,编辑器是「经典编辑器」,前端通过 REST API 获取数据、服务端渲染。日常来说,我的长期的主要写作环境全是 MarkDown,Pages、Word 几年来都没有重度使用过了,特别是体验了如 MDX 快捷强大的内容编辑后切换回富文本难免对各种样式、插入问题更加敏感。富文本的编辑体验甚至已成为阻碍我写博文的最大原因。我希望能有支持实时预览、快速加载支持一个 WordPress 的 MarkDown 插件,如果看到这里的各位有使用或听说过,欢迎评论区告诉我。如果过段时间后不幸还是没能找到合适的插件,说不定会为了实现这个小需求重新做个后台了...
去年说到开始建立了听播客的习惯,2020 年也真正建立起了长期的习惯,睡觉前、晚间胡思乱想时都是我听播客的时间,这一年听得最多的播客有这样一些:
声音真是一个离人的灵魂很近的东西,播客对我的影响比阅读文本内容更加直接、热烈。我大概率是一个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声音传达信息把画面构建的过程交给自己来完成的方式总让我感到十分舒适。于是听播客的时间渐渐成了我每天繁杂、碎片与浮躁的生活中难得的进行深度思考的机会。
英文播客文化和行业其实已然成熟,而中文播客至 2020 年 3 月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播客平台 (小宇宙) 。这一年从在海盗电台 App、Google Podcasts 听播客到 3 月开始用小宇宙,只在小宇宙就收听了大约 100 小时的播客内容,也通过声音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播主。其实也不难理解,某个 UGC/PGC 产品的初始内容创作者和用户的质量大多是很高的,就像早先的知乎。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报道,2020 年 5 月 Spotify 耗资 1 亿美元买断了了一档访谈类播客 The Joe Rogan Experience 的独播权。不得不思考的一点是:客观来讲,播客的商业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主观来讲,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也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于是主观客观我都希望自己能在蓬勃发展的中文播客行业中能有所参与。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趁着年底圣诞节假期专门找来两位已经出国的高中同学做了一期有关疫情、留学的经验访谈,录成播客。
为什么要叫「已知未知 Known Unknowns」呢?除了和这句话有些关系外:
As we know,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 Donald Rumsfeld
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了... 想了很多,「只言片语」、「随机过载」等等,不过总是有种把这档播客内容局限在了某一领域、某一抽象范围的感觉,于是不如索性建立一个开放命题,聊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你可以使用任何一个播客客户端通过 RSS 订阅我的播客:https://anchor.fm/s/4612e698/podcast/rss,加载速度稍慢的话还可通过在喜马拉雅托管的 RSS:http://www.ximalaya.com/album/45246859.xml 来订阅。当然,如果你成功地在一众音乐 (网易、QQ、喜马拉雅、蜻蜓 FM等)、播客平台 (小宇宙、Google Podcasts、Apple Podcasts、Pocket Casts、Castro、Overcast etc.) 上搜索到了「已知未知 Known Unknowns」的话,也可使用他们来收听和收藏。已知未知除了内在的杂烩属性外,一般来说将会是一档聚焦生活、科技与职业的播客,非定期更新。
另外目前我在用在亚马逊美国海外购的播客解决方案 Marantz Pro Pod Pack 1,价格合理,音质不差,附送一个全金属 Boom Arm。剪辑使用 Adobe Audition,章节编辑使用 Forecast,Hosting 服务使用免费的 Anchor.FM,不过在国内节目音频文件加载十分缓慢,过段时间后会来解决 (卖个关子)。目前你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来流畅收听。
技术与开源
哈,地铁站仍然比我更努力。
2020 年没有完成 2020 Commits,只有着 735 次的 Contributions 和全部项目累计总共 1024 个的 Stars。还是很感谢有人愿意来 Star,虽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收益,不过你的每一次点击都是激励我计算机走向秃头的催化剂。开玩笑的,谁人不爱受到认同和关爱呢。顺便也提一提,前端程序员工作的门槛很低 (没有贬低意) 我这人做点什么事总得找到点明确的动机才肯坚持,选择了投入产出比计算更加直观、更容易提升的前端来入门是我一直在写它的原因。所以交换友情链接的各位也没有把我商业互吹成「前端大佬」的必要,不是 dalao 也没有计划要一直做前端走到黑。嗯。
2020 年的开头模仿着其他的博主尝试做了一次「红包解密」活动,除了了解其他博主的题解和出题点外查看参与我的活动的各位的解题过程分享也是使我受益良多的一件事,这着实是十分有趣的一段经历。除了解题中所运用的技术点和实现方式外,更多展示的也有解题人、出题者对某个行业或技术的深度了解。
这一年的开头做了一个每日疫情数据推送的邮件订阅平台,第一次接触到了 Express.js、React.js、Next.js 框架与非关系型数据库 MongoDB。
接下来年中由于 Tony 主题群内的要求和启发,做了博客的 Nuxt.js 重构,实现了服务端的渲染,下半年的博客 SEO 好似是变好了一些,不过也无关痛痒。之后入门了 TypeScript,了解了什么是静态类型编程语言。啊,流水账又开始了吗。
各种机缘巧合通过 Antony-Nuxt 项目认识了在滑铁卢大学的学长 Halulu,甚至回想起来他也是我选择去滑大的一大助推剂呢。早一年去滑大的他分享了CO-OP 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于是接下来我也尝试去入门了他提到的在国外更加常用的 React.js 并且转换成了主要使用的前端框架。Vercel,之前叫 Zeit,企业内部催化的开源体系下的 SWR、Next.js 等项目的使用经历也让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外国开发者、设计师、CEO... 所以 2020 也在尝试融入外国开发圈子?了解软件工程师的种种。
就像上文谈到我是一个以实践为学习基本的人,入门 React.js 后第一时间重构了去年的试题分享平台 Snapaper,顺带着也用上了 Ant Design React。哇突然发现我也太喜欢「重构」了,还好不存在太多的重复造轮子,只是有了明确的需求和功能框架后更方便我直接在技术上做尝试。
毕业!有幸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得到了去腾讯成都实习的机会,可惜不是技术岗位。不过行政部门的体验也让我更宏观地了解了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流程细节等信息,不虚此行。腾讯的班车、大厦、餐厅、文化气息浓厚的公司内部... 这一刻,我感觉我一定要为腾讯卖命... 说罢,端起饭碗还得继续搬砖。谁又想活成那样呢?
Artalks 是很棒的评论库啊,只是在我这儿的冗杂环境下会有兼容冲突,于是又顺手做了个评论库,名为 Nexment,练手了 React.js 还了解了 npm 包的开发。
2020 年秋季学期滑铁卢的 CS 135 课程要求学习 Racket,一个函数式编程语言,属于 LISP 的一个方言。不过至今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实际应用场景,应该在设计编程语言、人工智能领域会用到吧;下学期的学习会转向命令式编程语言 C。嗯。有些事知道要去做,就先去做了吧,做完再想想看为什么。另外我也特别地为存笔记做了个小站点,DevDiary → dev.ouorz.com,内容都存在 Github Issues。
也就是说,2020 年主要新学习了 JavaScript 方面有 TypeScript、React.js、Node.js 其他方面有 Racket,嗯又是没有什么特别进步的一年呢(大雾。
愿景与期望
既然今年要比去年做得更好,这次的年终总结里就有必要加上 2021 的 New Year Resolutions。为什么要叫 Resolution 呢,那不是解析度分辨率吗,真是奇怪呢。
这些小目标将被我划分为两个种类,量化与不可量化,以免总是含糊不清又或是制造出不必要的焦虑。
不可量化
这一年受到的 Peer Pressure 太严重了,果然还是独处的时候更容易思考。我应该算是极其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类型了,甚至是熟悉或是亲密的人在身旁时也会去打量和揣测他们的心思。这好吗,这不好。很多事情其实可以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或是提高到很高的效率的状态下完成,似乎总是被这个缺陷限制了自己。2021,读书人,不焦虑。
运动?不运动?这也是又一个我知道它好知道它得去做,但每次都能给自己找到完美无缺的不做它的理由的事情。嗯,2021 希望自己能爱上运动吧。
分享一些读书的思考吧。读书少,读书好,写分享和读书总结应该是一个可以激励自己读书的方法吧。
好好学英语。2021 冬季就是第一个 CO-OP 学期了,趁着还有机会,好好练练英语。
量化指标
20 期+ 播客。播客这件事能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闲暇时分享一些胡思乱想,找几位有共同兴趣与追求的同好聊聊一些知道的不知道的,也许能收获不同于任何媒介所能获取到的内容和体验。
90%+。嗯,这一点我们得走着看。
月度提案。一年到头,除了以上总结的数据云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产出。于是 2021 每个月给自己立个提案吧,心理安慰自己至少年终来看不会一事无成。
年中总结 x1。嗯,这一点我们也走着看。
尾巴
人生很长,有些事你得做,那就试着去做吧,做了再慢慢想为什么。
试试就试试。
就这样,Mic Drop.